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勇于担当 成就梦想

60年征文 | 为祖国煤炭基建事业而奋斗——我与丈夫王长雨和工友们的矿建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9-16

来源:

国龙矿建


图片

题记
       1964年,国龙矿建前身国家煤炭部八十四工程处组建成立,60年来,我们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走过了万水千山,在神州大地留下了一处处工程奇迹,也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难以忘怀的人,为回顾公司发展的辉煌历程,从公司厚重历史中汲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不怕吃苦、英勇善战、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更好建功新时代,经研究,特开展庆祝公司成立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激励公司上下不忘来时路,建功新时代!

我叫付秀英,今年87岁了。尽管岁月更替、时光变迁,但回忆起几十年前我与丈夫和工友们为祖国矿山建设而奋斗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心潮澎湃。

图片

这是年轻时的王长雨,那时的他刚从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毕业

 

1954年6月,我在陕西铜川三里洞煤矿东北第一建井队参加工作,时至今日已近七十年的历史了。

在铜川期间,我和丈夫王长雨及工友们共参与建设了三里洞、桃园、金华山、徐家沟、鸭口5对矿井,1965年8月,我和王长雨一起调往新疆伊犁5号信箱。

5号信箱就是后来的煤炭部八十四处工程处。那个年代,用数字或者邮箱号码代表保密单位是国家保密工作的一种做法。

我还记得,去新疆的时候政审特别严格,需要单位、公安机关层层把关,层层筛选,到了地方才知道,我们这次执行的任务是建设731矿和735矿,这两个矿就是为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提供铀材料的。

那时,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格外凶险,拥有核武器,成为了我们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保障。也因为此,我和王长雨还有众多工友们的人生与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紧紧的绑在了一起,这也是我们一生的骄傲。

图片

1992年,退休时,煤炭部为我颁发了纪念证

在新疆工作近十年后,于1973年又调往河南焦作矿务局大陆村、小罗莊建矿,1992年退休。

时间还要从1954年说起,那一年,根据组织派遣,王长雨从东北本溪矿务局带来480名精兵强将,支援铜川三里洞煤矿建设。

图片

1954年8月1号,铜川三里洞矿井开建,王长雨(后排左第八个)参加开工典礼

这支队伍非常年轻,他们身穿蓝色矿工服,头戴大盖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矿井建设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日夜奋战,超额完成任务,曾创造过省和全国纪录,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仅用3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铜川矿务局第一、也是当时西北五省第一座现代化煤矿。

后来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经过组织选派,又一路西进,前往新疆,组建煤炭部八十四工程处,参加国家核工业建设会战,为731矿、735矿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

过去,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安全防护设施也不如现今的煤矿这么先进和完备,不少老班长及井下工人:像班长史俊文、梁作高以及后来的全国劳动模范张泽斌等,都因为当时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患上了尘肺病,呼吸困难,受了不少的痛苦,有的还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至今我仍然经常怀念着他们。

我怀念他们、敬佩他们,为他们的忘我精神,以及为祖国煤炭基本建设和国防工业的付出和奉献感到骄傲和敬佩。我永远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这一代人,为了建设新中国,从祖国大东北,来到祖国大西北,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以高速度、高质量建成了数对矿井,为国人交出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完美答卷。

年轻时的我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总务科负责文件接收、刻钢板、印发文件等。在科长和同事们的帮助和关怀下,我慢慢熟练了各项工作,大家也都非常地喜欢我。

那年快过春节了,我们在建井队上班,有一天,总支书记和总工程师胡增壁找我谈话,给我介绍对象,我好害羞,心里咚咚直跳。

他们给我介绍队长王长雨,太突然了,我红着脸什么也没有说。回到宿舍后,想了很久很久。

那时候我的生活非常节俭,每月21元钱的工资,每月往家里寄10元,自己留下一半作生活费。队长和科长对我都非常关心和照顾,我的办公室和队长办公室在一排。那时候都是临时的草房子,我每天只买馒头和一分钱的咸菜,喝点开水,很少买炒菜,更没有吃过肉菜。

队长和我的科长非常心疼我、关心我,有时他们买了好菜都会给我拨上一点,我很不好意思。

一年后,我的各项工作都有很大进步,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由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三里洞矿井建设顺利,还多次创造了省和全国纪录。上级还给我们发了奖金,给作出显著成绩的工人及领导佩红带花,大家都非常地高兴,干劲更足了。

1955年4月,队长王长雨调到铜川工程处工程科任科长,由孔宪永任队长,那时铜川基建公司还未成立(煤炭部八十四工程处组建单位之一)。

图片

1955年3月8日,代表铜川矿务局参加全国煤炭系统运动会时留念

 

当年6月5日,在建井队小会议室我和王长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那天早上王长雨来了,他从身上掏出五元钱交给我的科长,让他帮忙来办理,他还对我说:“今天井下出了点问题,我得下井处理,处理完后我会按时赶回来的”。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科长去小卖部买回来糖和烟等,同事们、工人们陆续到来,大家高兴地吃着糖、抽着烟。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快下午两点,还不见王长雨从井下上来,所有的人都急了,都跑出门外往井口观望,我吓得在发抖、流泪。

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大家才远远望着他头戴柳条帽、身穿满是泥土的工作服,脚上穿着长筒大雨鞋,满脸泥土的脸盘,快步奔来小会议室。

这时大家都高兴万分,拍手迎接他。由技术员金国瑞主持,我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但过了一会又匆匆地赶回工程处了。

他没有给我买任何东西,也没有新房。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叫“裸婚”。

那天,总务科科长李森林用架子车把我的被褥及日用品拉上,送我去铜川五里铺的工程处。

这时看见王长雨在大门口,他看到我二话没说,叫我把东西拉回去吧!那天他回去见同事的爱人从上海来探亲,就把宿舍让给了同事。他把自己的床铺搬到了工程科办公室。

就这样,李科长拉着我的被褥,我在后边给她推着又回到三里洞。

我住在原来的宿舍,他在工程科的办公室住。我们都没有任何怨言,仍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努力工作着,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王长雨主管三里洞矿井建设的井下工作。经常来三里洞建井队下井指导和处理一些疑难问题。中午从井下上来后,到食堂里和我一同吃饭,就这样我们也觉得很幸福、很满足。

1955年6月20日,天下着小雨,晚上王长雨来三里洞,说他的父母及弟妹们从东北本溪来了,领导给安排在离工程处不远的临时住处,一间半房子。一家人挤在那,稍大一点的那间给我俩住。当天晚上我再没有回三里洞住了,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就王长雨一双薄被和褥子,连个枕头也没有。各人枕各人的衣服,就这样我们成为了一对真正的夫妻。

1965年,由于工作出色,为人正直,组织上决定任命他为矿务局基建公司的副总经理,当时正在考察期,突然接到了上级的调令,要调他去新疆伊犁,支援那边的矿井建设,只说是任务艰巨,国家的命令。

后来我一查地图,伊犁在国境边上。

王长雨什么都没说,只对我说收拾收拾行李,党让干啥就干啥。

图片

1965年8月7日,王长雨和我(前排中间两人,小女孩为我们女儿)调往新疆时单位领导及同事们欢送时留念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新疆,到了地方才知道,建设的是铀矿,有辐射,但是我们都不怕。

为了国家,死都不怕。

就像毛主席诗词里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那时候大家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建设731矿、735矿,只为早点出铀,为我们国家多多的储备战略资源,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后来,王长雨被提拔为八十四工程处的副处长,管生产,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与工友们同上同下,吃饭时候,碗往胳肢窝一夹,照样排队,如果不说,根本看不出他是领导。

常年与工友们在一起,让他与同志们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革命情谊。在建设731、735矿的时候,有些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奉献了宝贵的生命。那时候,组织上总是批准买最好的棺木,棺木做好后,王长雨总会躺进去试一试大小,他说他熟悉同志们的体型,要让他们睡的舒服些。

图片

这是在焦作时期,同志们的合影

1973年,我们调往河南焦作。建设了焦作的大陆村矿和小罗莊矿,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后来受到了华国锋、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由于常年在井下工作,他时常感觉呼吸困难,经检查得了尘肺病,身体状况差,大不如从前了。

1977年,他调到河南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工作,下辖六个建井处,我们八十四处是第三建井处。他很少在机关,一直奔波在各个工程处,时常在井下处理问题、指导工作。也非常关注我们老八十四处,时常到九里山基地看望大家,一起拉家常,聊工作。

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1956年在铜川工资为148元,副处级,干了四十年,到1985年退休办理手续时一查档案,他还是副处级,工资不但未涨,还降了几元钱。他就这样办了退休手续,依然没有任何怨言。

他为祖国的煤炭基本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一位好党员、好工人、好干部。因为尘肺病,他受了很大的痛苦和折磨,但在生命垂危时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煤炭建设事业,不忘他的工友们。

就这样他走了,含着微笑离开了。

他的好多同事及工人,所有的亲朋好友来和他告别,当大家向他的作临终告别时,看到他面含微笑,安详地躺在那里,此情此景感动着来和他告别的所有人。

我亲爱的人,我永远怀念你,你的精神永远感动着我和一起奋斗的所有人。

这就是我的老伴,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们身上难能可贵的精神。

图片

晚年的我们

岁月在流转,时光在飞逝,但我们的心始终与祖国的煤炭事业紧密相连、永远不变、无怨无悔。

在此,以一首小诗向我的老伴致以怀念之情,并以此致敬我们共同走过的那段永留记忆深处的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

忆老伴

老伴生在山东省,十四岁去闯关东。

矿井打了数十对,不幸得了尘肺病。

后来当了处领导,还是天天去下井。

不为名来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

不请客来不收礼,两袖清风无怨悔。

 

 

付秀英

定稿于2023年9月16日

 

图片

前不久,公司领导刘宇同志带队,专程拜访了付秀英老人,深入了解八十四工程处的厚重历史,并向老人送去单位真挚的慰问。图片拍摄于2023年8月22日,付秀英老人家中。

       征稿启事:有关于原煤炭部八十四工程处文字、图片、影音等信息的可与国龙矿建党群工作部联系,欢迎投稿。电话:0371-86538019

联系我们

公司电话:0371-86538015  /  0371-86538001

邮箱:hnglkjgs@163.com

地址:中国郑州惠济区文化北路河南能源龙城广场1号楼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版权所有 © 河南国龙矿业建设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SEO标签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SSOSX-ZMZE-ASSDE-AFS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

SVG图标库请自行添加图标,用div包起来,并命名使用

纪委监督

国龙矿建纪检监督举报邮箱:glkjjcb@sina.com

国龙矿建纪检监督举报电话:0371-86538018

 

公司邮箱

国龙矿建党委邮箱:glkjdw@163.com

国龙矿建邮箱:hnglkj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