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国龙矿建前身系原国家煤炭部八十四工程处,组建于1964年10月,明年就成立60周年了。前不久,我们发表了探访八十四处旧址文章,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其中就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新疆乌鲁木齐作家协会副主席艾贝保•热合曼(维吾尔族)先生,是芦草沟(原东山公社)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对八十四工程处,他有着别样的青春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艾贝保•热合曼(维吾尔族)先生的笔墨,从一个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视角,一起走进我们的八十四工程处。
60年征文 |“八十四”工程处记忆——新疆乌鲁木齐作家协会副主席艾贝保•热合曼(维吾尔族)
发布时间:
2023-09-23
来源:
国龙矿建
左起笫4、5位就是本文作者艾贝保•热合曼和他的爱人在芦草沟与新疆作家诗人文学采风,寻访过去的八十四处的足迹。
“84”这个名字,曾经在芦草沟这个地方,大名鼎鼎,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六七十年代,芦草沟鲜有一砖到顶的住房。那一片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职工住宅,整齐划一、规模宏大,而且清一色砖混结构,着实引起不小轰动。
很快,诸如医院、粮站、商店、邮电所、信用社和露天电影院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场所,相继落户84,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小社会。84是“84工程处”的一个简称,当时只知道是一个带有保密性质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除了建煤矿,还有别的项目,但不管怎么说,坐落在芦草沟的地盘上,就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方便和益处。
八十四工程处旧址(图片拍摄于2012年,单位职工子女提供)
因为人口集中,附近八九队的农户近水楼台先得月,地里种点小菜,除了自己吃,菜篮子一装,拿到84就可以换成钞票,贴补家用。而土鸡蛋和土鸡,更是不用愁,有时候84的职工甚至直接找上门来买,有些孩子的书包呀鞋子呀,就是这样靠抠鸡屁股抠出来的。
起先,我们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最喜欢往84的商店跑,虽说身无分文,但就是喜欢钻到商店里面闻一闻醋酸,乃至橘子和苹果的清香。后来有一次一个同学捡到五元钱,我们撺掇他全部买了核桃,装入一个硬纸壳箱子里,七八个人蹲在商店对面的山坡上,砸的砸,剥的剥,一个个吃得满嘴白沫,却不亦乐乎,过足了馋死猫的瘾。如今相互见了面,谈及此事,依旧是笑得合不拢嘴。
而医院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过道里浓浓的来苏味。就像有的人喜欢跟在汽车后面闻汽油味,而我对医院的来苏味一点也不排斥。这都是因为母亲生病要住院,乡上卫生院条件有限,而去石化医院又不太方便,于是就近住进84医院,每天给母亲送饭,来来回回,进进出出,除了感受医生护士,一律身穿大白挂,戴一副白口罩的神秘和威严,就是弥漫在医院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来苏味。
84粮站,则是为吃商品粮的人提供服务,买米买面必须要有粮本。那些年粮食紧张,即使手持粮本,也是按月按量供应,尤其大米比较稀缺,如不精打细算,到月底就会无米下锅。有一年父亲生病卧床,医生建议母亲多熬一些米粥让父亲喝,可家里一时缺米,就有求于一个吃商品粮的好心人,让我拿着粮本着来到84粮站,买了几公斤大米,了却了母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和窘迫。
八十四工程处旧址(图片拍摄于2012年,单位职工子女提供)
到了上高中时,开始时兴穿工作服,而84职工的工作服,就让我们好生羡慕,特别是那种洗过几水,蓝颜色,胸前还有白色印字或工号的工作服,谁都像得到一件,穿在身上。距离84最近的九队一个同学,交了84的一个朋友,而且人家还送了他一件工作服,我们就死缠烂打,向这位同学借着穿,感觉一下子就神气多了。
那个时候,文化生活非常贫乏,而看一场电影,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于是隔三差五向九队的同学打听84哪一天放电影。只要有了电影,早早就赶到84露天电影院,挤到最前面,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叽叽喳喳聊着天,等待银幕上出现电影的片名。不管是国产影片,还是外国影片,几乎放一场,看一场,哪怕寒冬腊月,一个个缩着脖子,冻得不住跺脚,也要从头看到尾。而且回家的路上,嘴也一直闲不下来,回忆着电影故事情节,重复着一些经典对白,就像阿尔巴尼亚电影《地下游击队》,有一句台词:阿格隆不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了,我提议,他不能参加这次区党委交给我们的任务。就被我们翻来覆去重复个没完,就这样不知不觉到家了。
七七年高中毕业前,芦草沟全乡举行文艺汇演,地点就选在84大舞台,幕布、灯光、音响都很齐备。各个生产大队跃跃欲试,精心准备,尤其当时有不少下乡知识青年,多才多艺,实力不容小觑。老校长争强好胜,给我们高中宣传队下了死命令,那就是作为芦草沟的最高学府,舍我其谁,必须拿下第一名。而且斩钉截铁承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保证当好后勤部长。这个任务就压在当时是我的同窗和邻居,后来成为了我的爱人的身上。她就废寝忘食,集思广益,在班主任吴家麟等老师的倾力指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殚精竭虑,不辱使命,终于编排了一个《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大型歌舞表演。
演出那天晚上,台上一个个饱含深情,全神贯注,用全身心的投入和精彩的表演,寄托我们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哀思,加之所选音乐凝重悲怆,诗歌朗诵如泣如诉,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深受感染,热泪盈眶。最终不负众望,力压群芳,斩获整个文艺汇演最佳演出奖,引起轰动。
而我和政府设在84的信用社的交集,则是一件贷款之事。当时已在芦草沟乡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一个老师去信用社贷款5000元,却被告知要有人担保才行,于是这位老师就让我来做担保。碍于情面,我随他一起来到84信用社,签字画押,贷了款。后来就有些担忧,生怕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款,遭受连累,好在这位老师在规定时间还了贷款,我这才打消了顾虑。
而因为喜好写作,我不时要往84邮电所跑,买上信封,装进稿子,再糊好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筒,随后就是耐心的等待。时间一长,就和那位胖乎乎的哈萨克族邮递员熟悉了,省得再跑趟子,而且不少稿费就是他骑着摩托车直接带给的,让我心存感激。
其实,在"八十四"工程处,还有两件记忆特别深刻的往事。一是在八十四第一次观赏到自治区体委带来的排球和摔跤表演赛。排球运动员一个个身材高大,弹跳起来拦网,手臂比球网还高,扣起球来则势大力沉,掷地有声。而摔跤运动员则膀大腰圆,浑身是劲,尤其一个趴在垫子上,另一个费九牛二虎之力,也翻不了人家的身,让我们都止不住暗暗替人使劲。二是在八十四,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来自柬埔寨的珍贵芒果。那天我们排着队一边往前走,一边非常好奇地观赏着主席台上装在玻璃箱子里的芒果。芒果是西哈努克亲王送给中国的礼物,而在八十四工程处,芒果则让我们这些边疆乡下农家子弟,大开眼界。
几十年过去,如今再回芦草沟,总免不了望一眼今非昔比的84,许多往事不由记上心来。我最近写了一首《芦草沟,朝思暮想的故乡》的诗作,其中提到84这个名字,没想到阅读量近8000,留言者众多,而且不少就是曾经84人的子女,一律都对芦草沟这片热土充满思念之情。这当中就有著名诗人王金海(沙舟)的留言,不妨摘录于此:“芦草沟,我父亲献青春,建煤炭的地方。煤二代,我的诗歌有情节,我的血液里有那段火热的激情岁月影子。芦草沟,父亲未了的亲缘!”
作者:艾贝保•热合曼
2023年8月18日于芦草沟
艾贝保·热合曼,维吾尔族,生于1958年8月15日,1982年2月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先后担任教师、校长、县委统战部干部、乡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乡长、乌鲁木齐县政协秘书长、县政府副县长、乌鲁木齐市劳动局副局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等职务;原乌鲁木齐市作协副主席,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艺术顾问等。是芦草沟走出来的知识分子。
相关资讯
2023-11-23
2023-11-21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0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SSOSX-ZMZE-ASSDE-AFS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
SVG图标库请自行添加图标,用div包起来,并命名使用
公司邮箱
国龙矿建党委邮箱:glkjdw@163.com
国龙矿建邮箱:hnglkjgs@163.com